大血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先锋ldquo教书匠rdquo [复制链接]

1#
对症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58101.html

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是清水江边一个古老的侗族村寨,曾经发达的水运码头让三门塘曾经辉煌过。但随着公路网的日趋完善,水陆重镇逐渐“门前冷落鞍马稀”,现在甚至成了贫困村。


  年3月,52岁的县委*校教师潘先武从三尺讲台来到三门塘村驻村。一年多来,他爱村如家,爱民如父,用默默耕耘的“教书匠”精神在驻村一线奋斗着、拼搏着。辛勤耕耘,收获满满,今年他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选好“当家人”聚拢人心


  潘先武初到三门塘,正赶上村级换届选举。


  在村委会院坝里,吵吵嚷嚷的人群相互指责、谩骂,“火药味十足”,对选举颇有不满的部分年轻人,怂恿群众一哄而散,换届选举工作遇阻。三门塘村以这样的“欢迎仪式”迎接了他的到来。


  原本“满腹扶贫经纶”,要大干一场的潘先武,被换届选举浇了个“透心凉”,心里开始打“退堂鼓”。


  入夜,他在“卷铺盖走人”和“留下来苦干”、“混过去”与“加油干”之间艰难地抉择,一番思想斗争后,他选择留了下来,并誓言“要干就要干好,才对得起组织和家乡人民,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


  接下来的两周,潘先武把走村串户当作打开工作局面的“敲门砖”,到老*员、老村干家中“取经”请教,到普通农户家中促膝交谈,重点遍访了对选举有意见的年轻人。


  做群众工作,既要解开心结,还要解放思想。潘先武不仅迈开步子走访,还发挥*校讲师的优势,坐下来给群众“摆龙门阵”。从“三门塘的发展等不起”讲到“要相信上级组织”,从“用好侗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讲到“要当好三门塘建设的主人”,听众从最初的五六人增加到单场三五十人。慢慢地,群众开始相信他是真的来帮扶的。


  年4月6日,三门塘村的换届选举在群众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声望好的王泽平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配齐了,群众有了“主心骨”。

“三带”点亮*建之“灯”


  如何强组织、育人才?作为第一书记,潘先武从*员“铸*”抓起,通过第一书记带支部、支部带*员、*员带群众,把力量全部汇聚到脱贫攻坚上来。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三门塘村*支部书记王泽平说,“潘书记是*校老师,理论水平高,组织我们搞‘三会一课’,习总书记的话我们也能记住不少。”


  让*员群众的干劲使出来,潘先武在村里的农民讲习所开办了侗族刺绣、扶贫政策、乡村振兴等培训班,“三门塘是我家,搞好卫生靠大家”“脱贫攻坚强带弱富带贫”等理念深入人心。“潘书记带我们搞卫生,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评得上贫困户的农户也是公正……事情干得合情合理,大家的心就顺了。”这位第一书记带来的改变,村民吴莲娥举了一大筐例子。


  在三门塘村,潘先武先后组建了义务消防队、*员突击队、*员环境卫生督查队,组织*员冲锋在前,义务劳动。群众看在眼里,赞在心头。有一些青年积极向村*支部靠拢,递交了入*申请书。

打开增收脱贫“大门”


  三门塘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村却仅有10余户是从事传统种养殖业的单干户。产业规模小而散,带动能力弱而差。


  经过多次调研讨论,潘先武和大伙儿把目光锁定在种植大血藤上面,这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止痉的功效。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招。“认准的事就要干”,潘先武积极跑部门,几经协调,争取到大血藤种植项目资金88万元。


  没有土地,他和村两委干部到农户家中做土地流转思想动员;没有技术,他邀请专家到村里开展露天大血藤栽种技术培训。人手不够,他放弃周末回城与家人团聚,和群众在山上栽种大血藤苗。很快,亩大血藤全部种了下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潘先武还致力于培养*员致富带头人队伍,推荐王忠友、刘万珍等人参加州县举办的“*员带富班”“乡村旅游发展”等培训班学习。协调流转村集体林场土地亩,建设“北侗第一寨生态种养殖旅游观光园”,现种有大血藤、八月瓜,养殖的多头豪猪也收到了订单。


  五个多月的辛勤付出,观光园建设初具规模,项目联结受益贫困户55户,群众在基地务工实现收入40万元。三门塘村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深受益处。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访贫问苦是潘先武驻村帮扶的日常功课。


  贫困户彭泽锦母子一个年老无力,一个残疾多病,家里连电视机都买不起。潘先武十分牵挂,从民政部门申请到一台彩电,安装时发现没有信号接收器,他马上自掏腰包,买回并安装好,圆了这对母子几十年的电视梦。


  “感谢共产*,感谢潘书记,经常来看我们。”当电视荧屏出现画面的那一刻,彭泽锦眼角泛起了泪花。


  52岁贫困户刘熙敏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50岁妻子林燕菊患风湿病,夫妻无儿无女。85岁高龄父亲患老年性痴呆,老母亲患老年慢性病。长期就医吃药给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潘先武了解病情后,当场掏出元塞给刘熙敏,鼓励他家要好好生活下去,有*组织是靠山。回到村委会办公室后,他帮助刘熙敏家写了临时救助申请,很快得到了救助。


  潘先武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在他看来,困难群众就如同自己的父兄,他们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卖力”,他想起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我们共产*人好比一颗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之间生根开花。”潘先武不就是*的一粒种子,种在群众心中,开出繁花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