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黎医黎药的特色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08/4323349.html

第期

黎族是海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万,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聚居总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早在至年前,就在海南岛生产与生活,自称为“赛”,唐宋开始,汉族称其为“黎”,沿用至今。黎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年政府帮助黎族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但没有执行。黎医黎药是通过口传心授,师徒传教和一代一代相传保留下来,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是黎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反复实践而积累起来的防病治病的方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黎医黎药和中医中药有所不同,下面我想谈谈黎医黎药的特色,赐教于同道。

(1)三种相互并存的医学模式

有人类,就产生了医疗活动。人类的医学史可以归纳为三个时代,五种医学模式。三个时代是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整体(系统)医学时代。五种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的模式及社会生态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黎医的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以及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相互并存、交叉。这是由黎族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解放前,黎族居住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封建社会,五指山腹地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其社会形态是半原始社会和半封建社会。保留原始氏族公社的合亩制,传统经济以“刀耕火种”(砍山兰)方式种植山兰稻,牛踩田种植水稻。并以狩猎为主,男耕女织,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黎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祖宗崇拜。黎族的崇神医学,主要是崇拜和继承祖先的采用求神鸡卜、米卜,杀牲祭神等巫术求医治病。占卜时,如发热、头痛等症则用米卜。米卜时先取一碗米,点三枝香,长柄尖刀立在米中央,随之口念咒语,如尖刀立稳,即查明为“灶炉鬼”作祟,需要杀猪祭祀,一般情况下,凡肚子痛,呕吐及泄泻症,都认为是“风鬼”作祟,需要杀鸡祭祀,急性风症,是“风火山鬼”作祟,急需杀黄牛祭祀,妇女难产症,为“无头鬼”作祟,需杀羊、鸡祭祀,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之症,为“龙水鬼”作祟,需杀白鸡一只、水蛇一条祭祀,还要写卦符贴在门口和周围树木上。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记载:“俚(黎)人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疮疖,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然亦以迷信出之。予尝见一患病者,俚仁老治疾,其人到病家里以鸡公一只,小尖刀一把,酒,水,米饭,诸项陈列于堂,求者先取尖刀纳袋中,脱草履于地,取火刀念咒,喷患处,操刀割之,脓血并流,而病者无痛苦,脓尽后,敷药而愈。”这是古文献对黎族巫医进行治疗的详尽记载,完全体现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黎医也有阴阳概念,山属阳,水属阴,草药也分阴阳,有公药,也有母药,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生长的草药,其性能燥热,而生长在阴凉地方的草药则性寒冷,阳性的疾病用阴性的药物治疗,阴性疾病用阳性药物治疗。如由火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可用生长在山下阴凉处的鱼腥草,崩大碗,落地生根,溪黄草等阴性草药来治疗,阳虚所致的阳萎,可在太阳升时用鹿鞭、狗宝治疗,小儿疳积在申日用猴子膏治疗,早期时间生物医学的萌芽,这些都反映了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黎医的机械论医学模式表现在哪个部位疼痛就在哪个部位施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五指山茶煮水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益智仁捣烂冲水内服治疗急性腹痛,槟榔果煮服治疗肠寄生虫病,疟疾所致的肝脾肿大。用熊胆,能骨膏冲酒服治疗跌打重伤,涂抹熊油治疗烧伤等。药物和巫术、科学与谬误的交织,是黎族巫医的最显著特点。因此,黎医的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交叉并存的医学模式,这对正确理解黎医黎药是有帮助的。

(2)具有特色的诊断理论

黎医诊断疾病,主要是有三宝理论,五五互参理论,风、火、毒、瘀、痧理论和三道理论。其诊断法的特点是简单、独特、快速、实用。

三宝理论是指精气神。天有日月星,人有气精神。黎族的三宝理论和内经所讲的精气神三宝理论有别。黎医的三宝指的是吃香睡甜,心情愉快,勤活动。吃香睡甜为精,勤活动为气,精神愉快为神。因为精主要来源于饮食,吃香睡甜则精足,否则为精衰,活动正常为气足,不能活动为气衰,心情愉快为神充,心情不愉快为神衰,由此指导用药调理精气神。

五五互参理论。医者运用自己的五个感觉器官(眼、鼻、耳、舌、手),通过五种感受(形、声、色、触、味)来观察病人,获得病人的五种气味(咳、吐、泻、尿、汗),再通过望闻问摸悟五种方式来对病作出诊断。如面如桔子色,为湿热壅积肝胆所致,应用田基黄、溪黄草、马鞭草等清热利湿的药物治疗。

风火毒瘀痧理论。黎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走窜于全身各部位而发病,故以某某风命病名,如脚骨吊风,为全身关节疼痛。急惊风为小儿高热昏迷抽搐。上马风,为男女发生关系后,突然一方出现昏不知人,如性交时发生为上马风,性交后发生为下马风。山鸡风,此病发作时如鸡渴发出的声音。顶心风,自觉有一股风从腹部向喉部上冲,恶心欲呕。羊狗风,病人发作时如羊叫如狗吠。滚地吊风,发病时在地上翻滚,不得安宁。老鼠风,肌肉日渐消削的疾病。

火。热之甚为火,在发病的部位,有否出现一些“红线”“白线”等线条现象,这些线条称为流火,原本不动跳的的动脉出现异常跳动,也属于火,如牙龈炎,甲沟炎,牙糟脓肿等为火。

瘀。气滞则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故很多疾病也以痛命名。如头风疼痛,即头部剧痛。胸膈上痛,即胸膈以上疼痛。激心痛,为思虑愤怒过度引起的剑突下或心前区的疼痛。肠绞痛,为腹部的刀割样疼痛。高肠腹痛,为上腹部绞痛,痛连心窝。小肠结痛,为疼痛时结聚成团。心腹胃气痛,即突然剑突下疼痛。

毒。黎医认为,患病为毒所致。根据疼痛的轻重缓急程度分为“五毒“,即恶、凶、邪、寒、凉,并以日常猎物名称命名,其顺序为”熊毒,虫毒,蛇毒,猴毒,蜂毒“。熊毒为最重,蜂毒最轻。痈疽出现红肿热痛,活动障碍为恶,熊毒非刀割不可。小疖肿为蜂毒,可用骨针或草药外敷治之。

“痧”为气机逆乱之症。如斑痧落肚,为气胀塞肠胃,阻经络,也称痧胀。斑痧热风,即痧气,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风热,暑湿之气,或因接触疫气,秽浊之气,阻塞于内,出现腹痛闷乱的病证。绞肠痧,腹部绞痛,烦躁闷乱,想吐吐不出,想泻泻不出的一种病证。

三道理论:三道是谷道、水道、气道。黎族知道稻谷禀天地之气而生长,赖天地之气收藏,得天地之气以滋养身体,其进入人体并得以消化吸收之通道称之为谷道。谷道主要指消化道。水为生命之源,人体有水道进水出水,水道和谷道同源而分流,在吸收水谷精微物质后,谷道排大便,水道排出汗水和尿液。气道是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进出于鼻、口和气管,其交换枢纽为肺。三道通畅,调节得度,人体之气就能和天地之气保持协调平衡,人体则表现为健康长寿。三道阻塞或失度,则百病丛生。谷道不通则腹胀,便秘。水道不通则无尿,全身水肿,气道不通则气喘,咳嗽。

(3)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

黎医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①火针疗法。常用布傘钢线一载,长10-12厘米,一端磨尖,一端安上木柄,制成火针。使用时,先把尖的部分放在火炭上烤红,后蘸上蓖麻油,点火烧热,待火熄灭后,迅速点刺治疗部位,此法用于治疗瘰疬,腰腿痛等。②针挑疗法。用大号缝衣针等针具,先选择病症的体表或穴位上的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后进行针挑。常用于治疗疳积,腰痛,痧症,痫证,瘿瘤,痔疮等症。③灯心火点灸疗法。用灯心草蘸麻油后,直接点燃在病变部位或穴位上,以发出清脆的“啪啪”声效果较好。常用于治急性腮腺炎,头痛,胃脘痛,关节痛,四肢麻木。④刮痧法。用铜钱或银元在病人身体上进行刮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痧症,外感和肠胃病。⑤佩药疗法。选用药物挂在病人某些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如将无伞叶,猴子当叶,飞鼠,两面针叶,熊毛等药物混合研成药粉,后装入小布袋,挂在某些部位,达到防病治病,避孕等效果。此外,还有艾灸疗法,酒疗法,熏冼疗法,敷贴疗法,拔罐疗法,药熨疗法,熬膏炼丹等疗法。

(4)黎医用药的理论和特色

黎医用药的理论认为,药的性味,功效是源于土、水、火、气四种,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水为药物生长之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气为药物生长的动力。水与土偏盛,药物味为甘,火与土偏盛,药物味为酸,土气偏热,药味则涩。一般来说,“肝脾”类疾病可用甘味,酸味药物治疗,而用苦味及辛味药物可加重病情,心肺类疾病可用苦味及辛味药物治疗。肾病可用甘味、咸味或涩味的药物治疗或食物治疗,黎医用药大体为汤剂,药酒,粉剂,捣烂剂,膏丹剂等,重在药物的配伍适量。

黎医用药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毒攻毒,用有毒的植物消肿解毒,如海芋,花叶芋等。二是以黄治黄,用开黄花或黄色植物治疗黄胆型肝炎,如田基黄、黄姜,马鞭草等。三是以白治白,如利用白榄根,白背叶治疗白带。四是以红补红,以红色树汁或红色植物补血祛风,如海南龙血树,大血藤,鸡血藤等。五是以汁相濡,用含乳汁的植物治产后缺乳,如番木瓜,王不留行等;六药物的不同部位对应治疗人体的不同部位。如花、叶治疗头痛,如菊花,三角桑叶。桑枝、大血藤等治四肢疾患,骨碎补,各种寄生治疗腰部疾患,巴戟,牛大力等根部治疗下部疾病。黎医使用的黎药有多种,若加上中草药约有多种,过去药物大多鲜用,基本上是随采随用,但对一些较为稀少或季节性较强的药物,则采集晾干备用,药方较为简单,大多数为单方或简单复方。复方配伍有主次之分,但药量没有严格要求。只凭祖辈传承或实践经验,针对患者病情轻重,年龄,性别和药方大小来确定用药量。黎医用药多为专症专方,专症专药,因而疗效特别好。黎医药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医药同源、医药一家。一些人学药的同时,也学会了诊病治病。黎医中没有单独的药师,护理师,只有药母或药父,融医、药、护为一体。

(5)疗效卓著的黎药

海南有植物资源种,药用植物多种,果树植物种,芬香植物70多种。故海南古代也称为香洲,如沉水香,生沉香,降真香,千步香,光香,黄熟香,水盘香,鹧鸪斑香等等。在现存野生植物中,有多种为海南所特有。载入药典的有多种,抗癌药物种,槟榔,益智,砂仁,巴戟为海南四大南药。全岛共有陆栖脊椎动物种,在野生动物中,属于海南特有的动物为59种。海南特有的动植物大部分分布在黎族所聚居的五指山地区,是黎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人民长期运用黎药治疗常见病和疑难疾病,取得较明显的疗效。如用四天丸治疗各种肿瘤,有一定疗效。该丸由松针灵芝g,紫芝g,海南金不换30g,红壳松花粉(花蕾)10枝,野蜂蜜组成,先将灵芝制成膏状,加入红壳松花粉,海南金不换,野蜂蜜适量,捏成海棠大小,约30g。早晚各服一次。产后康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过多,崩漏,贫血,子宫下垂,产后风等,组方由艾叶15g,姜叶9g,鸡血藤15g,鳖菇(黎活)15g,过江龙15g,益母草9g,雷公藤6g,水煎服,每日一剂。此外还有不少单方妙方,如胃痛用海南金不换12g,槟榔皮10g,煎水服,痛经用红鸡冠花20g,益母草20g,一点红15g,煎水服。通便用海南金不换12g,芦荟30g,煮水服用,毒蛇咬伤,可用七叶一枝花30g,细米草15g,万年青15g,黄花草12g,捣烂外敷。咳嗽用蜂窝草15g,陈皮3g,百部12g,,车前草9g,野甘草10g,水煎服。贫血用鸡血藤60g,大血藤60g,补血藤90g,黄连藤30g等四藤汤水煎内服。阳痿用红头雷公马2只,剥皮并去内脏,加高丽参适量服。风湿性关节炎可用牛大力g,土五加皮g,半枫荷g,大血藤g,骨碎补g,钩藤g,浸30%米酒0毫升,15天后服用。我年曾到琼中烟园随黎苗老草医陈日兴学习三个月,他用各种黎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较好。医院新医科试用,的确有效。这6种药用植物全部为黎药,国内外未见使用过。即调羹树(山龙眼科),牛膨树(大花第伦桃)为第伦桃科,米碎树(线枝蒲桃),桃金娘科,蒙桐藤(刺果藤),梧桐科。毛乌树(红栋树)为栋科。黎医用单方复方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常见病和疑难疾病,疗效显著,亟待研究和提高。

(6)黎医突出食疗作用

厨房也是药房。黎医认为,有许多疾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而治愈,只有饮食疗法不能解决才求助于黎医黎药和汉医汉药,甚至求助于现代医学的方法。

黎族人常用雷公马(变色龙)晒干浸酒来治病补身,蛇肉多伴山蒌叶同煮,具有补血安神,补体虚,强筋骨,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蛇肉还有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止疼止痒的功效,长期吃蛇肉有延缓衰老的效果。食鼠肉来治疗肝胆湿热,口苦口臭。鼠肉尚有美容作用,螺,贝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心脏病有预防作用,还可调节人体内分泌,减少湿疹,手皮癣等多种皮肤病的发生。黎族群众常采蚁卵水煮,煎炒或伴米煮成蚁卵饭,蚁卵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对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黎族的饮食疗法,应用非常广泛。如番薯叶疗法,如番薯叶克,羊肝克,同煮熟食,连服3次,治夜盲症。甘蔗疗法,如甘蔗汁,陈皮同煮,能生津润澡,止咳。芒果疗法,如芒果皮蘸盐,擦患处,可治多发性疣。姜疗法,如生姜同红糖同煮,可治少女痛经。芝麻疗法,生芝麻油50毫升内服,可治便秘。茶疗法,如绿茶6克,川芎6克,红糖适量,煮水饮服,可治风寒头痛。食盐疗法,如将盐炒热包好,趁热敷脐部,可治疝气疼痛。香蕉疗法,如青香蕉皮3个,煮水服用,可治忧郁症。龙眼疗法,如龙眼3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加水煮服用,可治贫血、失眠。荔枝疗法,如荔枝树枝90克,煮水代茶服用,可治哮喘。丝瓜疗法,如丝瓜络3克,木瓜1个,水煮,食瓜饮汁,可治乳汁不通。胡椒疗法,如胡椒根10克,胡椒7粒,猪肚1个,加水3碗,文火炖1碗服用,可治胃寒痛等等。

(7)黎医和汉医的结合

公元前年,汉武帝平服南越,设置珠崖,儋耳两郡。从此海南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此后汉族移民陆续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也带来了汉医汉药。特别是唐宋以后,黎医黎药和中原医药逐渐互相融合渗透,影响。如艾灸疗法,针刺疗法,中药疗法,草药疗法,挑治疗法,火罐疗法,已经和中医结合。黎医所用的药用植物。有不少来自中医中药,如银花,陈皮,*参,鸡内金,石膏,蜈蚣,蝉退,滑石,磁石,花蕊石,赤石脂,朱砂,硫黄,雄黄,轻粉,白矾,炉甘石,硼砂,铅丹等等。

(8)预防保健养生的特色

黎医十分重视预防,养生,保健,美孚方言的黎族群众,为了预防天花,霍乱,鼠疫的流行,请巫医举行宗教仪式,集体出资买鸡,猪,羊等牲畜,到野外主要的交通要道祭祀,并要求每家每户用三角枫树叶,野菠萝叶挂在门口,以拒疫病于门外,这些仪式,客观上起预防和防止流行病蔓延,确保人和村庄安宁的作用。

黎族产后没有“坐月子”的习俗,主要是产妇做好预防产后病的工作。黎族妇女产后服用蒌叶,益母草,一点红,艾叶等配制成的草药。这些草药有活血祛瘀,消除产后恶露,恢复子宫功能的作用,产妇服后24小时能下床活动,12日能下田劳动,而黎族妇女很少有产后诸疾。琼海著名的月里饭就来源于此。

黎族人积累了许多利用野生植物进行治疗保健的经验,如食用黄姜做成的黄色米饭,具有祛风解毒作用,山兰糯米甜酒具有滋补强身作用,米酒泡黑芝麻或黑豆有补血作用,产后分娩2天后食用番木瓜与米合煮的木瓜饭,连续吃3天有足够的乳汁喂养婴儿。用一些滋补功效的药物如巴戟,鸡血藤浸酒或煮水服用,有健体强身,解除疲劳作用。在夏季,常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用植物煮水服用,以预防中暑和感冒,常用的有五月茶,胡芦茶,散房花耳草,金钱草,地胆头,白茅根,鸡骨草等,地胆头骨汤有消痰,治淋巴结炎的作用。地胆头鸡汤有补气清火功效,已进入当今常用菜谱,服食有药用功能的野生蔬菜来调节身体,如土麦冬,小花龙葵,闭鞘姜,草命菜,野苋菜,马齿苋,青箱,决明,节节菜,崩大碗,五指山野菜等。

黎族人一年四季采取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天注意调气,夏天注意清火,秋天注意蓄养精气,冬天注意养神。黎医认为,春天到来,万物复生,朝气勃勃,这时应多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调养身体,与春天相应。夏天气候炎热,暑热炎炎伤气阴,应进食清淡降火的食物,秋天气候干燥,正是收获繁忙怕季节,易于伤精耗液,因此要注意保持精力。冬天万物收藏,寒气收敛,气机易受阻塞,情绪易于激动,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使神充而体健。

目前,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6个民族已有多个品种的成药生产,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黎医黎药,是黎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简便有效,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去研究和开发,为海南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