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颅内动脉瘤2例赛诺菲神外病 http://www.ckumr.com/zz/11085.html伸筋草: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
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松LycopodiumjaponicumThunb.的干燥全草。
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祛风利湿,舒筋活络。适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3~12g。
伸筋草捣碎后外敷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1)关节酸痛:
伸筋草9g,虎杖根15g,大血藤9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跌打损伤:
伸筋草15g,苏木、土鳖虫各9g,红花6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外伤出血:
鲜伸筋草捣烂,外包患处。《四川中药志》
(4)肝炎,黄疸,痢疾:
伸筋草50g。水煎服。一日分2次服。《长白山植物药志》
(5)肺痨咳嗽:
伸筋草、紫金牛、枇杷叶各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长而横走,分枝;直立茎高15-30cm,侧枝常为两歧分枝。叶多列密生,螺旋排列,线状钻形,先端渐尖,有易落的长芒,全缘。孢子囊穗长2~5cm,单生或2~6个着生于长5~20cm的总梗上;孢子叶黄绿色,卵状三角形,先端有长芒,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孢子囊肾形。
生于林下阴坡的酸性土壤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南、云南、西藏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匍匐茎圆柱形,细长弯曲,长可达2m,多断裂,直径3~5mm,表面黄色或淡棕色,侧枝叶密生,直径约6mm,表面淡棕黄色。匍匐茎下有多数黄白色不定根,二歧分叉。叶密生,线状披针形,常皱缩弯曲,长3~5mm,宽0.3~0.8mm,黄绿色或灰绿色,先端芒状,全缘或有微锯齿,叶脉不明显。枝端有时可见孢子囊穗,直立棒状,多断裂,长2~5cm,直径约5mm。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有白色木心。气微,味淡。
以身干、茎长、黄绿色、无杂质者为佳。主产于湖北襄[xiāng]樊、孝感。
全年可采,去泥,晒干。
含蒽醌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甾醇类、有机酸及挥发油等化合物。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6-甲醚、大黄素-6-甲醚-8-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生物碱类:石松碱、棒石松宁碱、棒石松毒、烟碱黄酮类:α-芒柄花醇japonicuminA、B、C、D;萜类:石松三醇、石松四醇;有机酸:香草酸,阿魏酸,壬二酸(杜鹃花酸);甾醇类: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β-D-葡萄糖苷;挥发性成分主要有:2-甲基-5-异丙基苯酚、癸酸、十八烷、二十烷、十六烷酸、9,12-十八烷二烯酸、1,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1)抑菌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痢疾杆菌中度敏感。
(2)抗炎、镇痛作用:伸筋草煎剂对小鼠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扭体法所致疼痛的镇痛作用不明显,热板法所致疼痛的镇痛作用明显、持久,但起效慢。
(3)伸筋草乙醇正丁醇提取物能有效地降低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RF)的含量;伸筋草乙醇、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可降低AA大鼠IgA含量。
(4)其他作用:伸筋草能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伸筋草对大鼠实验性矽[xī]肺有较好疗效。
(1)铺地蜈蚣(垂穗石松、马鹿角)Pαlhinhaeαcernua(L.)A.FrancoetVasc.形态与前种相似,其主要区别为本种茎的直立部分高30~50cm或更长,有时高大而近攀缘状,侧枝多回二叉,全株呈圆锥形;孢子囊穗多数,自侧枝下垂;孢子叶宽卵圆形,顶端急窄,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亚球形。分布于浙江南部、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全草含色奴因、石松色奴因、烟碱及二氢去氧表别色奴因等多种生物碱,全草功能主治同前种,并治尿路感染。在江西等地作伸筋草入药。
(2)甘肃以玉柏LycopodiumobscurumL.的全草作伸筋草用。全草含石松碱及玉柏碱。另含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3β,7α-二羟-豆甾-5-烯、3β,7β-二羟-豆留-5-烯、3β,6β-二羟-豆甾-4-烯。
此外,在我国南方地区尚有以蔓杉石松LycopodiumannotinumL.,华中石松LycopodiumcentrochinenseChing,藤子石松Lycopodiastrumcasuarinoides(Spring)Holub,扁枝石松Diphasiast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