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藤果
来源产地
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子的果实。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蒸熟,晒干。生于海拔-m的草丛、灌丛或林下。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别名酸强子、酸藤头、信筒子、咸酸果
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长1-3m。叶互生;叶柄长5-8mm;
叶片坚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4cm,宽1-1.5cm,稀长达7cm,宽2.5cm,先端圆形、钝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背面常有薄白粉,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
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生于前年无叶枝上,长3-8mm,被细微柔毛,有花3-8朵,基部具1-2轮苞片;花梗长约1.5mm,有时被微柔毛,小苞片钻形或长圆形,具缘毛,通常无腺点;
花4数,长约2mm;花萼基部连合达1/2和1/3,等片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具腺点;花瓣白色或带黄色,分离,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圆形或钝,长约2mm,具缘毛,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腺点;
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基部与花瓣合生,花丝挺直,花药背部具腺点;雌蕊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子房瓶形,花柱细长,柱头扁平或几成盾状。
果球形,直径约5mm,腺点不明显。
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4-6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根、叶:酸,平。果:甘、酸,平。根、叶:祛瘀止痛,消炎,止泻。根用于痢疾,肠炎,消化不良,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果:强壮,补血。用于闭经,贫血,胃酸缺乏。根0.5~1两,果3~5钱;鲜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中药大辞典》酸甘,平。强壮补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中华本草》甘;酸;性平补血;收敛止血。主血虚;齿龈出血内服:煎汤,9-15g。
治胃酸缺乏,齿龈出血:鲜酸藤果二至三钱。水煎服。
酸藤果,见过吗?强壮补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