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族医药这个ldquo坐立不安 [复制链接]

1#

坐骨神经痛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那么什么是坐骨神经痛呢,坐骨神经痛的类别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坐骨神经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其实就是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换句话来讲就是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都统一被称为是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其实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至60岁之间。

坐骨神经痛的类别

01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因为患者本人感染或中毒,就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起,也叫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多和肌炎、肌纤维组织炎同时发生。受寒、受潮可为其诱发因素。

02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受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或破坏引起的疼痛。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症状表现:坐骨神经痛常常在外伤、体力劳动或受凉后起病,或由于以上原因而复发。多数表现为一侧疼痛,个别为双侧。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一侧腰部、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走路和改变体位可使疼痛加剧,平卧时病腿抬高受。

瑶医认为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走向产生疼痛或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病成因多由于患者体虚加之外感风、寒、湿等邪气而成,也有由于扭挫跌伤,积瘀日久所至,或妇女产后护理不当,过早操劳负重,接触冷水等引起。瑶医将坐骨神经痛分为“寒湿”“湿热”两种。在治疗上属寒湿型者则以温散寒湿,活血通络法为治,属湿热型者则以清热利湿、活血驱风为治。除内服药外,同时配合针灸、药汤熏洗,效果更佳。本症常见于青中年以上,无明显损伤史,个别患者受寒后发病,疼痛往往自腰部开始,向下蔓延,疼痛可以突发,也可渐发,可以持续,也可间断,多数患者的疼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少数可放射至小脚外侧及足部、臀部局部压痛明显可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至足部,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后期可见患侧肌萎缩。

今日推荐瑶医治疗坐骨神经痛验方三则

处方

组成:麻骨风20克,四方钻15克,当归藤10克,小钻8克,枫木果8克,十八症8克,走马风10克,半枫荷10克,鸡血藤10克,白纸扇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针刺患侧环跳、委中、承山穴,留针30分钟,除针后加拔罐,隔日施术1次,以疼痛消失为止。

处方

组成:麻骨风、当归藤各15克,银花藤20克,走马风12克,宽筋藤、九龙藤、伸筋藤、枫木果、鸡血藤、海桐皮、五加皮、飞龙掌血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针刺环跳、承山、大肠俞穴,留针20分钟,除针后拔罐。每日施术1次,以疼痛消失为止。

处方

组成:接骨金粟兰24克,飞天12克,槟榔钻12克,黑老虎根12克,钻骨风10克,毛叶翼核果藤12克,青风藤12鹕,短梗南蛇藤10克,细辛6克,牛大力15克,千斤拔12克。

辨证加减:若寒湿加附子9克,痛兼有瘀血者加战骨25克,牛砂根15克,筋脉拘急者加牛尾菜10克,宽筋藤24克,偏于湿加薏苡仁30克,木能七叶莲18克,偏于风加防风10克,血虎加熟地黄12克,藤当归30克,气虚加黄花倒水莲30克,五指毛桃10克,肝肾虚加杜仲10克,牛膝12克。

用法:上药凉水浸透。文火煎40分钟,取ml,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7天为一个疗程。

按摩以下三个穴位,可有效治疗坐骨神经痛

01

环跳穴

环跳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位于下肢枢纽的髋关节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痹症,痿症等下肢疾病和腰脊痛的常用特效穴之一。

定位:在股外侧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用力按压两侧穴位,用力时下肢有酸麻感。也可先按压不痛的一侧,再按压患侧,每次3分钟。

02

秩边穴

秩边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腰骶痛,下肢痿痹及坐骨神经痛,痔疮等症。

定位:在臀部,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穴位,用力时下肢有酸麻感,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各按压3分钟,也可以先按压不痛的一侧,再按压患侧。

03

腰阳关穴

腰阳关位于腰骶部,为人体督脉阳气必经之关隘,是补充下焦及腰部阳气的要穴,常用于治疗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急慢性腰扭伤等症。

定位:在腰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按摩方法:患者侧躺或俯卧,按摩者手握空拳,用拳背滚按穴位,力度适中,每次滚按10分钟。

验方来源

《实用瑶医学》

值班编辑

毛凯亮

值班主任

张海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