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痹用药心得药性平和用法多 [复制链接]

1#

导读:今天学习一类药性平和的治痹专药。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中医爱好者:★★★★★

非医伙伴们:★☆☆☆☆(切不可以身试药!)

1

秦艽

本品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等的根。

性平,味苦。功能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清热止痛。

《神农本草经》曰:“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以秦艽为主组成的治痹方剂有治疗皮痹的秦艽地黄汤(《类证治裁》)、治疗血虚筋痹的大秦艽汤(《医学发明》)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秦艽具有抗炎作用,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实现的;并具有镇痛作用,若与天仙子、延胡索、草乌等伍用可使镇痛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

据报道,用秦艽注射液肌注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在镇痛、消肿、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退热方面都有显著作用。

秦艽长于除下肢风湿,常与独活、木瓜、牛膝、伸筋草等伍用。常用量为9~15克。

2

寻骨风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或全草,别名猴耳草、清骨草、猫耳朵等。

性平,味苦。功能祛风活血、消肿止痛。

《饮片新参》曰:“寻骨风……散风痹,通络,治骨节痛。”

据报道用寻骨风制成流浸膏、浸膏片、注射液等多种剂型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例,总有效率75%。

还有用寻骨风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

方法:寻骨风30克(鲜草60克),红糖60克,米酒60克,此为1日量。

先将寻骨风用文火浓煎后置入红糖与米酒,待药液沸腾后即可离火。将煎好的药液滤出,以不烫嘴为度,分成2份,在上、下午热服。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寻骨风水煎醇沉液可抑制大白鼠蛋清性关节炎和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对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消肿作用,对小白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疼痛扭体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

先生常用寻骨风治疗关节肿痛之骨痹,汤剂用量为10~30克,洗剂、熥剂用量可酌情考虑。

3

桑枝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性平,味甘、辛。功能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主用于治疗四肢拘挛之筋痹、骨痹。

《本事方》载:“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

桑枝与桂枝、片子姜黄合用能横走手臂,疗上肢痹痛;与牛膝、木瓜、五加皮同用能解下肢拘挛;

与竹沥、姜汁、白芥子同用能化痰开结;与赤芍、桃仁、乳香、没药、红花同用能活血行瘀。

先生常以桑枝30克、干萆薢根15克、杜仲15克、鹿衔草30克、猪脊骨克合炖,每日1剂,治疗腰脊强痛,寒湿痹于腰府之骨痹。

4

路路通

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果实。

性平,味苦。功能祛风通络、利水消肿。

《本草纲目拾遗》称:“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并记载了用路路通烟熏治疗痹病的方法,“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水湿下注,关节肿胀,可以路路通配泽泻、云茯苓、汉防己消肿利水;络脉瘀闭,屈伸不利,可以路路通配丝瓜络、桑枝、橘络、木瓜、红花等舒筋活络。

一般用量为9~15克。

5

丝瓜络(附:橘络)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老熟果实的网状纤维或粤丝瓜的枯老果实。

性平,味甘。功能清热化痰、通经活络。主用于筋、骨痹。

《本草便读》云:“丝瓜络,入经络,解邪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合而为痰,变成肿毒诸证,故云解毒耳。”

治疗痰凝阻络之筋骨痹,常配以淡竹沥、生姜汁、姜半夏、橘络、路路通、露蜂房、白芥子等。

常用量为6~12克。

橘络,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果皮内层的筋络。能理气疏筋,通经活络,驱皮里膜外积痰,常与丝瓜络并用。

6

牛膝(附:土牛膝)

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

味甘、苦、酸,性平。生用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熟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神农本草经》云:“牛膝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

朱震亨曰:“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本草经疏》曰:“盖补肝则舒筋,下行则理膝,行血则痛止”。

《太平圣惠方》用牛膝叶一斤切,以米三合,于豉汁中煮粥,和盐酱空腹食之,治气湿痹痛、腰膝痛。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牛膝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对于大鼠的甲醛性脚肿,牛膝酒剂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腹腔化学刺激法实验表明,牛膝煎剂腹腔注射对酒石酸锑钾或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表明牛膝具有镇痛作用。

牛膝入肝、肾二经,能引药至下半身,故常作为引经药,凡痹在下半身均可酌用。

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怀牛膝偏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取其活血通痹,常用川牛膝,配以当归、川芎、活血藤、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丹参等;取其补肾强筋,常用怀牛膝,配以杜仲、鹿角胶、肉苁蓉、熟地、白芍、木瓜等。

土牛膝,又名野牛膝,为野生牛膝的干燥根茎及根。能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

民间有用鲜土牛膝18~30克(干品12~18克)和猪脚1个(7寸),红酒和水各半煎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先生于湿热型和热毒型之痹病,在方剂中加土牛膝15-30克,土茯苓50-克,清热利湿解毒效果理想。

7

海桐皮

本品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

性平,味苦、辛。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肌行皮。

《海药本草》云:“海桐皮……主腰脚不遂,顽痹腰膝疼痛”;《日华子本草》载:“治血脉麻痹疼痛”;《贵州草药》载:“解热祛瘀,解毒生肌。”

以海桐皮为主的治痹方剂很多,如治风湿痹不仁、肢体疼痛的海桐皮汤;治腰膝痛不可忍,似肾脏风毒攻刺的海桐皮酒;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的海桐皮散等。

取其以皮行皮之意,与五加皮、刺猬皮、露蜂房、地骨皮、炙山甲等配合治疗皮痹;与桑枝、牛膝、木瓜、五加皮、伸筋草等配合治疗筋痹。

一般用量为9~15克,也可于熏洗剂中随症加入。

8

露蜂房

本品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

性平,味甘,有毒。功能祛风攻毒、散肿止痛。

《乾坤生意秘韫》用露蜂房治手足风痹,方法是:黄蜂窠大者1个,小者3~4个(烧灰),独头蒜1碗,百草霜4.5克,同捣敷上。忌生冷荤腥。

朱良春氏认为:“蜂房……对顽痹之关节肿僵疼痛,甚则变形者,乃必用之药。”

常与全蝎、蜈蚣、蜣螂虫、地鳖虫、地龙、乌梢蛇等虫类药配伍应用。汤剂用量为3~6克,亦可入丸、散剂。

9

白僵蚕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

性平,味辛、咸。功能活络通经、化痰散结、驱风开痹。主治痰凝血滞型之皮痹、骨痹。

《神农本草经》曰:“白僵蚕……灭黑黚”。

《本草经疏》说:“辛能祛散风寒,温能通行血脉,故主如上诸症也。肺主皮毛,而风邪客之,则面色不光润,辛温入肺,去皮肤诸风,故能灭黑黚及疮瘢痕也。”

皮痹痰凝血瘀型,以白僵蚕配软坚化痰、软皮行皮之品,如海藻、昆布、鳖甲、刺猬皮等;

骨痹关节变形者,可配熟地、当归、鸡血藤、活血藤、鹿衔草、骨碎补、怀牛膝等益肾强腰壮骨之品,及搜风剔络、逐瘀开痹的虫类药物。

一般煎剂用量5~10克;散剂0.5~1克,白水或黄酒送服。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李济仁、张舜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梢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年6月。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