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贾胜晗,年出生在从江,中共党员,系从江县委政法委办公室工作人员。
年4月,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我被选派到从江县洛香镇弄胖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脱贫攻坚指挥所所长。
驻村工作两年多来,我始终坚持在脱贫攻坚路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奉献着,工作中不断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机制,全面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战斗堡垒作用。
年底,弄胖村实现贫困人口清零目标,户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学生入学率%,贫困户参合率达%。年以来,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和黔东南州委授予“全州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抓党建强引领
弄胖村位于洛香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距从江县城41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53亩,平均海拔米。针对洛香镇而言,弄胖村从党建、基础、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较其他村滞后。
帮助群众抢收秋粮
年,我到村任职后,看到村两委不仅没办公场所,且各项功能不全,于是在我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该年修缮了村教学楼,实施室内外墙粉刷刮腻子、更换门窗,线路改造等花费4万余元。同时增添如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工具,并配齐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脱贫攻坚指挥所办公室等,实现了村两委办公场所的全面提升。
村两委活动场所有了,从支部建设入手是关键,于是认真制定学习活动方案,白天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晚上召开支部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员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管理机制,我建立流动党员台账、民事调解委员会、村级合作社;建立党员、组干、村民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协商、决策本村的重大事务,执行“透明”工作法,有效提升了党员群众参与建设发展的热情和知晓率;同时,还积极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两年多来,我先后发展了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不断增强村党支部新鲜血液。
办实事强基础
为全力抓好脱贫攻坚“人畜混居”改造项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我围绕弄胖村这一难点,下定决心打好“人畜混居”歼灭战。那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但我并没有退缩,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最终选择了村里最困难的杨奶兰妹户入手。
该户只有杨奶兰妹一位老人,其丈夫前两年刚过世,女儿远嫁黎平县,房屋是村里最差。在征得村两委干部和单位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我最终得到了老人的同意,她的女婿和女儿从广东赶回弄胖村实施了第一个“人畜混居”整改工程。
与对象户家吃“连心饭”
在该户的示范带动下,弄胖村实施人畜混居整治38户,透风漏雨专项治理11户。同时,我还积极争取卫生项目支持,新建了村级卫生室平方米,完善村级卫生公共服务,解决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就近就医的问题;完成全村贫困人口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参合率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户签约率%。为进一步提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解决部分群众季节性缺水问题,我率村两委干部多次到镇党委政府和县水利部门汇报工作,最后同意对该村人畜饮水工程进行改造,落实自来水到户,确保饮水有保障;同时,通过财政资金和社会各界资源帮扶,实施了串户路硬化米,排污沟米,产业路1米,安装路灯盏,安装串户路护栏米户。
抓产业、谋发展
为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发展产业,让村民走出产业发展困境,年我先后组织村组干、党员群众代表先后前往丙妹镇参观学习灵芝种植项目、到平乐村参观学习香鸡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学习技术。向上级申请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技术培训,寻找销售渠道,彻底消除无技术、无销路、怕失败的思想顾虑。近两年来,我先后带领群众发展了钩藤种植项目亩,覆盖贫困户10户48人;大血藤种植项目亩,覆盖贫困户10户39人;灵芝种植项目棒,覆盖全村户;小黄牛养殖项目76头19户78人;香鸡养殖羽,覆盖贫困户25户99人,实现了户户有产业覆盖,家家有一人就业,实现户均增收元。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我履行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铮铮誓言,抱着“舍我其谁”的决心,带领着全村15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全村老百姓攻坚克难奔小康。
作者 贾胜晗
见习编辑梁珍情
编辑孙远铭
编审王璐瑶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