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地点
丽江文笔山上的文峰寺
//////////////////////
云贵高原的植物奥秘
//////////////////////
文峰寺位于丽江古城西区十二公里的文笔山腹地,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藏名桑纳迦卓林。乾隆四年(年),丽江木氏土司邀请噶玛噶举派四宝法王前来丽江弘扬佛法,并请大司徒法王选址建寺,次年建成,道光八年(年)扩建,始称文峰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白教最高学府之一。文峰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十三世东宝·仲巴呼图克图被大宝法王及大司徒法王指派全权管理滇西北十三大寺的教务开始,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
01
植被带类型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包括区内金沙江沿岸的干热河谷和中山地区。原生植被多数遭到破坏,现存的多为次生植被。
川滇金沙江峡谷云南松于热河谷植被区,主要树种:阴坡河谷以滇青冈、黄毛青冈高山拷为主,林下常有疏生灌丛,如山胡椒、南烛、枸杞、马桑、多种杜鹃、山茶等。阳坡河谷以云南松为主,间有稀疏的红椿、攀枝花、罗望子(酸角)等乔木,仙人掌和霸王鞭,有的可以成林,旱柳、余甘子和多种带刺灌丛随处可见,林间空地多为扭黄茅、营草、节节寥、鬼针草等所占据。海拔越低,越显示出于热稀树草坡植被的特点。
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地带,主要包括丽江西北部和中部的高山地区,属横断山南部峡谷,云、冷杉,硬叶栎林区。主要树种为丽江云杉、冷杉、高山松(红杉)、川滇高山栋、黄背栎、国柏、杜鹃以及次生的山杨、枫杨、红桦、白桦等,在本林带以上则为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和流石滩苔荒原植被。
02
植被分布特点
Summer
/08/07
1、河谷半山暖热性针阔叶林带:主要包括金沙江河谷海拔-米的河谷半山地区,气候温暖,且较湿润(特别是沿江两岸的支流沟谷)。常见树种有云南松、长穗松。光叶栋、黄背栋、油杉、香樟、红椿、野核桃。栽培的经济林木有漆树、核桃、板栗、桑树以及桃、李、杏、梨、苹果等多种水果。灌木树种有山杨、杜鹃、南烛、矮生胡枝子、金丝桃、荚蒾、构直木等。草本植物有旱茅、细柄草、铁线莲、野古草、黄背草、以及蜈蚣蕨、粉背蕨……等多种蕨类。
2、暖温性中山云南松针阔叶混交林:海拔2-米,是针阔叶林交接过渡地带,常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高山松、落叶松、旱冬瓜、山揪、野樱,间有少量云杉。本植被带中以云南松分布最广,可划分为六个不同林型,即、翻白草、杂草~松林(分布在海拔-米);南烛、疏灌、杂草一松林分布在东南坡(-米);疏灌地盘栋~松林(-0米);密丛高灌弗蕨~松林(-米的半阴坡为主);石灰岩黄烁~松林(-米间的石灰岩区);石灰岩区云杉、红杉~松林(分布于干海子西侧米的山坡上)。林下灌木以箭竹为主,伴生多种杜鹃、木姜于、高山大叶柳小蘖黄莲等。
3、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带:海拔-4米,以高山杜鹃灌丛为主,有部分箭竹丛,本植被区内杜鹃种类繁多,约二百种,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风口区的杜鹃灌丛为小叶杜鹃灌丛,以绒叶杜鹃为主,高0.2-0.5米,成匍匐状生长,形成特殊的高山地毯状景观。除散生小鳞叶杜鹃、小叶柳外,并有少数小蘖黄莲、冷杉成畸形散生于灌丛中。
4、亚高山冰缘流石滩荒漠植被:海拔-米,由于日照强烈,风大干燥、高山裸露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崩解倒坍于岩壁下方,形成流石滩,其上稀疏地散布着少部分有毛、有刺、株型矮小。
5、高山冰雪复被带:海拔米以上,主要为高山裸岩与水久冰雪地带,在岩缝中,基本无高等植物生存,仅有少量壳状地衣附在裸岩表面。
03
植物种类
丽江地区植物种类约有10种,仅丽江县主要植物近种,其中种子植物种,被子植物种,蕨类植物种,药用植物种。
1、裸子植物14科44属种
苏铁科1属4种、三尖杉科1属2种、茶科3属10种(双)、银杏科1属1种、罗汉松科1属7种。桃金娘科3属8种(双)。松科8属25种、红豆杉科3属5种(双)、柿科2属6种(双)、杉科4属4种烘桐科回属2种(双)柽柳科1属1种(双)、柏科6属15种、壳斗科9属17种(双)。
2、双子叶植物82科属
木兰科9属66种、八角科1属12种、樟科5属7种、毛良科14属91种、睡莲科2属6种小蘖科3属23种、金栗兰科2属3种、罂栗科2属19种、虎耳草科4属7种、石竹科2属3种、亚麻科2属2种、千屈菜科3属6种、柳叶菜科1属2种、瑞香科3属7种。紫茉莉科1属2种、山龙眼科1属1种、海桐科1属1种、大风子科1属1种、西番莲科1属2种、秋海棠科1属26种、山茶科2属32种、金丝桃科1属3种、椴树科1属6种、梧桐科3属6种、木棉科1属1种、棉葵科6属13种、大戟科4属9种。绣球花科6属31种、蔷薇科12属49种、蜡梅科1属2种、苏木科6属13种、含羞草科5属9种。豆科6属10种、金缕梅科5属8种、黄杨科2属14种、悬铃木科1属1种、杨柳科2属5种、烨木科2属5种、榆科4属9种、桑科2属8种、冬青科1属3种、卫矛科3属7种、檀香科1属1种、鼠李科2属4种、葡萄科4属15种、云香科4属5种、楝科3属6种、无患子科3属16种、械科1属8种、漆树科5属10种、胡桃科1属4种、山茱萸科4属11种、叨里木科3属4种、兰果树科3属8种、五加科8属10种、杜鹃花科3属57种、越桔科2属36种、马钱科2属36种、木樨科6属54种、夹竹桃科6属15种、萝摩科3属4种、茜草科8属16种、忍冬科5属22种、菊科4属8种、龙胆科7属种、报春花科3属种、雪兰科2属5种、桔梗科4属33种、紫草科二属4种、茄科1属1种、紫威科5属12种、爵床科4属7种、马鞭草科4属11种、胡颓子科1属1种、蝶叶花科4属6种、安息香科2属2种、苦木科1属1种、橄榄科2属3种、玄参科、长苣苔科、唇形科。
3、单子叶植物
百合科8属41种、天南星科9属14种、石蒜二属2种、鸢尾科3属15种、棕榈科7属11种、龙舌兰科3属4种、兰科40属种、禾本科5属18种。
01
02
03
04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