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有些关节病越热越痛,需要用凉药治疗
TUhjnbcbe - 2021/6/16 20:59:00

导读:治疗痹症的药物很多,掌握每一味药物的特性是提高疗效的法门之一。今天学习李济仁和张舜华先生治痹用药心得中“凉药”的用法。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中医爱好者:★★★★★

非医伙伴们:★☆☆☆☆(专业文章,欢迎挑战)

01

薏苡仁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性凉,味甘、淡。功能清热利湿舒筋,为治疗湿热型痹病之要药。

《神农本草经》曰:“薏苡仁……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本草新编》曰:“薏苡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苡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以薏苡仁为君组成的治痹方剂有《张氏医通》的薏苡仁汤等。

薏苡仁生用则利湿舒筋,炒用则健脾利水。

先生常生、炒薏米同用,一般用量为各15克,据病情可用至各25~50克。久服无副作用。

湿热盛者常配土茯苓、土牛膝、五加皮等,寒湿盛者常配川乌、麻黄、桂枝、细辛等,取其利湿之用而去其寒凉之性。

02

土茯苓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茎。

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主用于湿热及热毒型痹病。.

《本草正义》曰:“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本草纲目》称其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载:用“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治风湿骨痛;

《万氏家抄方》用土茯苓酒治风气痛,方为“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酿造成醇酒用,酒与糟粕俱食”。

先生用土茯苓治疗湿热和热毒型痹病疗效满意,但用量要大,一般为50克,多用可达克,无不良反应。

03

地黄

本品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和怀庆地黄的根茎。

鲜地黄经不同的加工炮制就成了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地黄炭。

生地黄和干地黄均有清热养阴、除痹止痛之功效,但生地黄较干地黄性寒。

《神农本草经》曰:“干地黄……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本草纲目》用生地黄治老人风湿久痹,筋挛骨痛,方为“牛蒡根一升(切),生地黄一升(切),大豆二升(炒),以绢袋盛,浸一斗酒中,五六日,任性空心温服二三盏,日二服”。

今人有用干地黄一味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者。

方法是:干地黄90克切碎,加水~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毫升,为1日量,1次或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1/3~1/2。

除个别病例连日服药外,均采取间歇服药法,即6天内连续服药3天,间歇3天,经1个月后,每隔7~10天连续服药3天。

治疗12例风湿性关节炎及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数患者疗效显著,关节疼痛减轻、肿胀消退,肢体活动障碍好转,血沉也有所降低。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地黄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以地黄水煎剂和醇浸剂10克/公斤每日灌服,连续5日,对大鼠实验性甲醛性脚肿有显著消肿作用。

在地黄、穿山龙、草乌、白花蛇、苍术与透骨草的酒浸剂对甲醛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观察中,发现地黄的作用最强。

现代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用生地黄治疗顽痹常投以大剂量,最多可达克。他认为生地黄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以及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大剂量生地黄加入温经通络复方中可温痹清营、扶正祛邪、刚柔相济,疗效较西药激素加抗风湿药为胜,而且无副作用。

先生认为,新病邪实、热毒炽盛者可在清热解毒药中加生地黄50~克;久痹虚羸、精血亏损者可用熟地黄15~20克,为防止其久服腻膈可用砂仁拌炒。

生地性寒滑肠,脾虚及寒湿型痹病不宜应用。

04

芍药

芍药分白芍、赤芍。

白芍为毛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或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二者来源有别,功效亦异。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偏重于补;赤芍行瘀消肿、凉血止痛,偏重于通。

《本草求真》云:“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赤芍)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

以芍药为主组成的治痹方剂有《儒门事亲》的愈风丹,治诸痹寒热交作;《本草纲目》中提到:“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治风毒骨痛。”

日本学者将芍药的药理作用归纳为9个方面,即:镇痛作用、镇静作用、抗痉挛和解痉作用、血管扩张作用、抗炎作用、对子宫的特异作用、祛瘀血作用、利尿作用、解热作用。

白芍用于肝肾亏虚所致关节拘挛疼痛之筋痹、骨痹,配甘草名曰芍药甘草汤,有良好的缓急止痛效果,先生对关节痛甚者,大剂量应用白芍30~50克;

赤芍用于脉痹、筋痹、骨痹以血瘀为主者,一般用量为9~15克。

05

防己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木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异叶马兜铃的根。粉防己又名汉防己。

性寒,味苦。功能利湿祛风、通络止痛。

李杲曰:“《本草》十剂云:‘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泄血中湿热,通其滞塞……至于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及下注脚气,除膀胱积热而庇其基本,非此药不可,真行经之仙药,无可代之者。”

历来将防己分为汉防己、木防己,认为二者功用各有所长,如《本草拾遗》说:“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宣通。”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汉防己具有较强的镇痛、消炎及抗过敏作用,木防己有降温作用。

一般说来,汉防己偏于除湿利水,木防己偏于祛风止痛。

关节肿胀可用汉防己、宣木瓜、五加皮、薏仁米、泽泻等。一般用量为6~15克。

06

钻地风(附:钻石风)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皮。

性凉,味淡。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用于痹病初起风气盛者。

民间有用钻地风为主治疗四肢关节酸痛:

钻地风根或藤克,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克,白牛膝克,麻黄15克,切细,入黄酒0克,红糖、红枣各克,装入小坛内密封,再隔水缓火炖4小时。每天早晚空腹饮酒克左右。头汁服完后,可再加黄酒0克,如上法烧炖,服用。

先生临床常用钻地风与防风、穿山甲、羌活、海风藤、威灵仙、秦艽等配伍使用。煎汤一般为9~15克,也可用至30克,或浸酒内服。

钻石风为清风藤科植物,别名铁牛人石、女儿藤、清风藤,与钻地风作用大致相同。

但钻石风性温,适于寒湿盛者,偏治筋骨;钻地风性凉,适于风湿、湿热盛者,偏治皮肉。

07

络石藤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茎、叶。

性凉,味苦。功能祛风通络、止痛消肿。适用于筋脉拘急、关节肿胀、腰膝酸痛之筋痹、骨痹。

《要药方剂》云:“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本草正义》云:“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

《本草纲目》云:“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痛肿。……服之当浸酒耳。”

治疗关节红肿热痛,可用络石藤20~30克配以石膏、知母、土茯苓、地龙等;筋屈不伸可与其他藤类药并用,如鸡血藤、青风藤、天仙藤、忍冬藤、海风藤、宽根藤、丁公藤等。

络石藤与丁公藤均能利湿舒筋,但丁公藤性温有毒,偏治寒湿,用量为3~6克(煎汤);络石藤性凉平和,偏治湿热,汤剂可用至30~60克。

08

?虫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姬蠊科昆虫赤边水?的雌性全虫。

性寒,味咸,有毒。功能逐瘀破积、通络开闭。

《神农本草经》曰:“蟅(?)虫……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

《分类草药性》曰:“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消肿……”。

《金匮要略》用大黄?虫丸治疗虚劳腹满,内有干血,肌肤甲错。近人有用此方加减治疗皮痹。

皮痹属痰瘀凝结者可伍用鳖甲、海藻、昆布、丝瓜络;属瘀血阻络者可伍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红花、当归、炙山甲等。

日久不愈之骨痹、骨节变形者可与其他虫类药合用,如露蜂房、全蝎、蜈蚣、地龙、蛴螬等。

煎汤内服,一般为3~6克;亦可入丸、散剂。孕妇忌用,年老体弱者应用时伍用养血之药。

09

全蝎

为钳蝎科动物钳蝎的干燥全虫。

性寒,味咸、辛。功能搜风剔络、解毒止痛。其性善于走窜,穿筋透骨,为治久痹、顽痹之要药。

《太平圣惠方》治疗风痹肢痛、营卫不行,用“川乌头二两炮、去皮,以大豆同炒,至汁出为度,去豆焙干;全蝎半两,焙为末。酽醋熬稠,丸绿豆大。每温酒下七丸,日一服”。

清代叶天士善用虫类药,尤善用全蝎,在《临证指南医案》痹门用虫类药的7案中,6案用全蝎。

著名老中医朱良春谓:"全蝎……走窜之力最速,搜风定痉,开瘀通络,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皆能开之,通则不痛,故为治顽痹之要药。”

先生体会,全蝎不但能搜风剔络,用于久痹顽痹,还能化瘀解毒,故热毒型痹病用之亦佳,可与蜈蚣、地龙、犀角、生地黄、土茯苓相伍用。

一般用法:全蝎研末,每服1~2克;若入汤剂,可用6~9克。

10

地龙

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等的全体。

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活血、通络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蚯蚓能治“大热”。其解热成分蚯蚓解热碱及蚯蚓水浸剂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温热刺激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而且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与中医传统的认识相一致。

因此,地龙常被用于热毒型和血瘀型痹病。

《兰室秘藏》用地龙散治腰脊痛或跌仆损伤,坠落伤,瘀血积于太阳经中,或胫腨臂股中痛不可忍,说明地龙活血通经止痛功效卓著。

热毒型痹病,常用地龙配犀角、生地黄、双花、连翘、丹皮、土茯苓等;关节变形者,可用地龙配其他虫类药;肌痛难忍者,可在九分散基础上加用地龙。

一般煎汤内服6~12克,散剂2~3克。

11

雷公藤

雷公藤又名黄藤根、菜虫药、蝗虫药、断肠草,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

功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主用于筋痹、骨痹。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雷公藤用于清热解毒、祛瘀接骨。

近年来,各地将雷公藤试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和麻风病等,收到明显效果,有效率均在90%左右。

服药后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减轻,血沉下降,部分病人测定类风湿因子或乳胶凝集试验阴转,对活动期病人疗效尤佳。

目前应用雷公藤主要有以下剂型:

煎剂:用去净两层皮的根木质部分15-25克,文火水煎2次,共成毫升煎液,每日分2次饭后服用,7天为1个疗程,停药3~4天再服下一疗程。

浸膏剂:将本品干浸膏或干浸膏的乙醇提取物做成25%的药液,每次口服20~40毫升,每日3次。

片剂:将本品浸膏加入赋形剂做成。每片含生药1.5克,每次3~4片,每日3次。

合剂:雷公藤克,生川、草乌各60克,当归、红花、桂皮、川牛膝、羌活、杜仲、地骨皮各18克,加水煎至0毫升,滤渣后加入红糖克溶化,冷后加入白酒0克。

内服,成人每次30~50毫升,每日3次,老年人、儿童酌减。

酒剂:雷公藤60克,浸入白酒克中7~10天,成人每次饮10~15毫升,每日3次。

雷公藤毒性较大,内服宜慎。

12

马钱子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

性寒,味苦,有毒。功能通经络、止疼痛、散血热、消肿毒、祛风湿、强筋骨。常用于以疼痛、肿胀为主的肌痹、筋痹、骨痹。

以马钱子为主药组成的治痹方剂很多。

如《救生苦海》的马钱散:“番木鳖(入砂锅内,黄土拌炒焦黄为度,石臼中捣磨,筛去皮毛,拣净末)、山芝麻(去壳,酒炒)、乳香末(箸叶烘岀汗)各五钱,穿山甲(黄土炒脆)一两,共研末。

每服一钱,酒下,不可多服,服后避风,否则令人发战慄不止;如人虚弱,每服五分。”

黄伟康氏用马钱子克,牛膝、甘草、苍术、麻黄、僵蚕、乳香、没药、全蝎各35克,配制成粉,每服1克,白酒冲服,每晚1次,20天左右为1个疗程,治疗肥大性腰椎炎20例,显效18例。

先生于肌痹、筋痹、骨痹寒凝血瘀疼痛者,常嘱病人用汤剂冲服九分散1~2克;若肌肉松弛、缓弱无力,可用汤剂冲服马钱子粉0.6~0.9克。马钱子毒性较大,应严格如法炮制并掌握用量。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李济仁、张舜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梢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4年6月。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些关节病越热越痛,需要用凉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