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和痛风的14年斗争叁中医治疗
TUhjnbcbe - 2022/7/18 17:49:00
叁中医治疗(一)乌头汤我用坐公交车的时间听完了徐文兵、梁冬解读《黄帝内经》的音频,瞬间感觉自己太没文化了,认字不识字。沉静在古人造字赋义的具体细节中,感叹着道家文化的深邃,传统道家文化以阴阳五行基础理论,指导衣食住行医,彼此影响关联,处处都是学问。“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多读几遍,就多几分警醒,不能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节,否则半百而衰。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家养生、医学的学习,弄清楚自己的风湿或痛风病理,最终着手治好。查了些中医典籍,痛风和风湿所显现的症状按中医讲,都是“痹症”,按西医讲痛风也是风湿的一种。“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肢体的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年1月15日,右腿腘窝右边的筋隐隐作痛,医院去治疗,中医院开出药方:生薏苡仁15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芍药10克、炒薏苡仁15克、桂枝8克。当晚去家里附近几个药店,药不齐,没配。老婆知道情况后,要我吃西药,我拒绝了。我知道吃尼美舒利、别嘌醇片,是肯定能控制痛风发作,但是这就没办法验证用的中药是否有效。16日上午,右膝轻微肿痛,走路不利索,到新桥头的九九药房配了药,吃了。当晚痛的厉害,中医院医生让我把桂枝改成乌头,加麻黄。当晚痛得厉害,无奈之下吃了尼美舒利止痛。17日,左腿腘窝右边的筋隐隐作痛,右膝肿痛,想着要不要试试《金匮要略》的乌头汤:“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功效,主治寒湿痹阻关节证、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又开车去药铺买了“乌头汤”的配药: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各9克、制川乌6克。只要水煎1小时,不用蜜煎。当夜没有吃尼美舒利。18日,感觉疼痛有些加剧,请假,下午到湖滨花园旁的王万和中药店,拿到了46号(只有周一、周五各有50个号),快五点半轮到我看病,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开出:杜仲12克,泽泻12克,独活10克,固脂12克,茯苓10克,丹皮15克,车前子12克,桑寄生12克,甘草5克,土茯苓15克,荆芥15克,旁边就是几个大婶在按方抓药,据说店里的中药都是老中医亲自筛选过的。我忽然在想,现在的中药是不是以前中医典籍里的中药呢?药的名称、药性有没有改变呢?如果自己按照以前的中药典籍抓药,是不是得不到以前的药效呢?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就算是同样的病症,因为人的不同,是不是配药、用量都要有所不同呢?所以,这才是我自己配乌头汤却无效的原因吧。(二)照顾你一辈子19日凌晨2点,痛醒了,用了尼美舒利。晚上还贴了岳父自己调制的药膏在膝盖上。之后几天腿渐渐消肿,也没有再用尼美舒利,王万和的中药确实有效果,就是太苦了!刚好老婆用棉花糖做牛杂糖,每次吃完中药来上三四颗牛杂糖,缓解苦味。到服用中药第五天,却发现膝盖又逐渐肿了起来,上网查资料,说吃多了糖也可能引起痛风,赶紧把牛杂糖停了。中药治疗期间,我每天撑着凳子或9岁的儿子往返于床和厕所,因为膝盖最多只能弯曲至70度,我老婆每天帮我擦澡,我很感动地问:“老婆,你愿意这样照顾我一辈子吗?”我以为她会觉得我的话很感人,哪料她抬头愣了下,又看了看我的瘸腿,笑道:“我愿意啊,你愿意吗?”我也愣了下,摇头说:“不愿意。”我才不愿意一辈子瘸着腿让人照顾呢,这哪是人过的生活?停了各种糖类后,又服了三天中药,终于恢复正常了,希望这次的中药能够把体内的风、湿、寒、热彻底解决掉。(三)子午觉护肝之后我又找了“懒兔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和痛风的14年斗争叁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