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导引图》帛画
类别:帛画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西汉
规格:长厘米宽51厘米
来源: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今藏:湖南省博物馆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是中国最早的“体操图式”,也是中国最早的中医保健图。图中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44幅,创造了一套以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谓之“导引”,故称《导引图》。
马王堆出土国宝:中国最早体操图式,学会气血和畅、肢体肌肉柔软。
导引两字的意义,就是导使身体的气血和畅,达到肢体的肌肉柔软。呼吸气短和肌肉僵硬是衰老的象征,导引锻炼的目的便是使身体年轻化。具体方法便是“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促进身体内的气血流通,用古时的术语说便是“行气”。早在春秋战国时,这种以呼吸运动为主的“导引”方法已相当普遍。到了汉代,导引疗法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导引图》中44个动作排成4排,是表现根据四季不同气候进行不同的锻炼,《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养生方法,《导引图》的4排动作便含有此意。
这44个动作,从题图文字与动作形象来判断,不仅有仿生动作,如鹞背、壑狼、龙登、鸟信、沐猴灌、猿呼、熊经、鹤口等,还有专门疗疾的引颓、引聋、引胠积、引项、引炅中、坐引八维等,还有和呼吸自然相结合的仰呼,以杖通阴阳等,导引动作的属性之多,活动范围之大,令当代的广播体操也无法相比。
神奇国宝《导引图》:中国最早中医保健图,华陀据此发明五禽戏。
《导引图》对后世的健身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汉末名医华佗就吸收了《导引图》的动作,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了一套“五禽之戏”,即摹仿虎、鹿、熊、猿、鸟等5种禽兽动作姿态的保健体操。据说其弟子吴普每天做五禽戏,常年不断,“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陈先枢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