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五九寒冬,滋阴比补阳重要的多记住这3点
TUhjnbcbe - 2023/1/15 20:23:00
白癜风怎么样能控制住 http://m.39.net/pf/a_4581452.html

五九严寒的威力可见是一天比一天更盛了,每次居家蜷缩的时候,方能领略到古人常说的“秋收冬藏”中这个“藏”字是多么的贴切,毕竟在这个冬季你想不藏,也很难,想不积蓄,最终苦的也只是自己。

但每逢腊月严寒,一提起“藏”、“养”、“补”和“积”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和第一反应就是该去拿补品去“补一补”了,且随着气温愈低,身子愈难受的时候,这补身的群体也是越来越多了。

但其实,冬补并非瞎补一气就对身体有用了的,冬补的目的是滋养,而滋养又跟人具体有什么样的体质,息息相关,就好比养花养草,有的花喜欢氮磷钾,有的花却视之为毒药,稍一加多立刻给你见黄,所以如果每逢冬季我们瞎补乱补,不贴合自己实际体质去硬补的话,这身子和体质反而会越来越虚,或者越补身中火气越来越大。

正如当下严冬常常出现的“身寒火旺”和“痰多气虚”及一系列看起来很矛盾的问题,大部分都和“补错了”、“错补了”有很深的联系。

腊月补养:滋阴重于暖阳!从三个方面看清冬补的规律

中式的调养逻辑自古以来都是和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早些如《黄帝内经》就有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而到了汉代,更有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相感应”,再又历经千年百代先贤研究与摸索,这才有了现如今补养身体的规律。

这其中,先贤们基本都认为,不同的季节中,人体所展露的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且人的状态又大多“秋冬”各异,因此正如当下腊月,便是正值人体“封藏蛰伏”的状态里。

所以此时不可过于劳作,同时也要注意适当补充,毕竟“令冬气冷,胃多暖而所入之物易于消化。”相信现在吃进去的小补小滋之品,在不伤身体的前提下,在来年的开春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作用。

可一方面,因为腊月寒彻,所以很多人就会自发地想以滋补阳气的方式来对抗这日益严酷的寒冷,因此便花了大量的精力,又几乎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补阳之法”上,但乍一回头,却发现体质和状态却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有关冬季是否补阳这点上,古人其实看得比我们要更远些,如《黄帝内经》便说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圣人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由此可见,冬季养生的主打并不在于补阳,而是在于养阴上,所以下文我们就将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讲解冬季养阴之法。

首先:养阴是为了孕阳

在古人“天地人和”及“天人感应”的逻辑上讲,其实人跟自然的变化是趋于一体的,因此每逢春夏,人体体内的阳气也多会有“升发”之相,所以每逢春来夏至,人体阳气就多有“萌动”之象,而这也是春季被人戏称为“繁衍之季”的缘故,再者夏末秋初,经历了炎热和发泄以后,人体阳气多虚,所以秋冬自然也是人体潜藏休息之时。

所谓:“阳入阴则寐。”因此想要度过一冬,这阳气的健康自然少不了阴气的滋养,加上古人总结出:“阴气多存人精血、血脉、津液。”故而只有在冬季养好了阴气,阳气方才能养好锐气,进而为来年春夏的“挥霍”做好准备。

其次:养阴必去燥,而严冬最燥

秋是燥的,可是秋来仍有秋雨滋润,所以彼时再燥人也难受不到哪里去,甚至还会顿觉“秋高气爽”,但腊月一至,却是重燥来袭,腊月的燥在古人看来,正是自然“六邪”中最伤阴脉的存在,你像“皮肤干燥、发质枯黄、鼻痒鼻燥、嗓子燥疼、眼涩口干”等问题,基本都是因为冬燥把阴气伤损了所导致的。

相比较干燥且又有暖气的北方,此类燥况更是尤为明显,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即使身处南方就可以“为所欲为”,腊月冬末,多吃一些润燥滋阴的食物总是没错的,另外即便居家外出,也应该记得时刻让肌肤保持滋润的状态。

最后:阴多损则阳气萎,来年春夏体多殃

腊月寒彻,人心思暖,加上食欲旺盛的缘故,所以每逢此时,我们都有着喜辛爱辣的毛病,加上喝过酒的人也知道酒后身体往往会因为发热而相对暖和,因此腊月里每餐必酒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样又辣又酒的饮食方式,在古人看来正是在冬季的毁身之道,所谓“湿热多生于餐杯之中,体颓多起于辛燥之内”说的便是这种饮食取向。

而知晓了餐饭不调会给身体造成何种麻烦的古人,便自然会在吃饭上下足功夫,所以古时大户人家每逢用餐,必是要先以茶水漱口,然后先吃小食,然后依次再向“大菜”动筷,且吃完以后,又要用茶水漱漱口,然后吃点小零食什么的。

听起来或许你会觉得有些麻烦,毕竟现在人也没有古代人讲究,但其实从本质上看,这调息,即是讲究“正餐有序,只六七分饱,而小食不断,使肠不受饥,脾不受寒”而已。因此在这维持“肠不饥,脾不寒。”的小食里,最推荐的便是“八珍糕”

说起这八珍糕,最早源于明代御医陈功实所著的《外科正宗》内,相较其他重外轻内的医家,陈实功更重由内而外的食补效果,而这“八珍糕”便是其的智慧结晶。初代陈氏八珍糕主要由茯苓、建莲、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并辅以米粉、白糖、麻油精制而成,因有佐材八味,所以这八珍糕也叫八仙糕。

而到了清朝乾隆四十年,太医院将陈氏八珍糕改良,把其中的山楂改为人参,麦芽改为莲子,人参和莲子具有补气固肾的功效。御医们认为“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这个方子也被人们保留了下来,作为养胃的好物,八珍糕的升级版,茯渭糕也就诞生了,专门为脾胃不好的人研制,而且是独立包装,方便携带,走到哪吃到哪!

将山药、糯米、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养胃的食材浓缩在一块糕里,每天吃两块,香甜软糯,清甜不腻人,细细咀嚼能吃到食材颗粒,这几种食材都是健脾养胃界的扛把子。

芡实:健脾祛湿,能把体内的水湿排出去,帮助脾胃运化。

莲子:补益脾胃,祛湿的同时能养心安神,如果情绪一直不好,莲子必不可少。

白扁豆:被称为脾之谷,不仅能祛湿,还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山药:健脾补气,对肺也不错,肺能调理水的通道,肾主全身水液,脾运化水,所以湿气重如果能调理肺,也可以快速把湿化掉。

茯苓和薏米一定要有,它们一升一降,会让体内的气运作起来,茯苓能帮助脾清除水湿,加强运化能力,薏苡仁又是利水祛湿的,往下走。

山楂:健胃消食,有了它,哪怕有积食也不怕,还能行气化瘀。

再配合养胃的糯米,补脾益肺,补元气,像本就体质虚弱的人再适合不过。小小一块,浓缩了多种食材精华!经过12道工艺,采用破壁技术打磨,保留原本食材的营养,再进行低温烘焙,手工制作,才能做成一颗颗营养和口感双重满分的茯渭糕!

以下是八珍糕的适用人群:

1、八珍糕调养脾胃的经典名方,许多专家推崇的山药薏米芡实粥和四宝粥等,都是由八珍糕延伸而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2、山药、薏米、芡实在《神农本草经》中都被尊为上品,经常食用有益智安神、延缓老迈的保健作用。

3、淮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固肾”,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所以很适合用八珍糕调补。

4、都非常适用。多吃八珍糕可以培补体内血气,而只要人体的血气充足,那么才会有抵御外邪的坚实基础。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九寒冬,滋阴比补阳重要的多记住这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