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传世国宝清明上河图,历经沧桑的背后有
TUhjnbcbe - 2023/3/19 19:20:00
清明上河图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国家宝藏之一了,堪称无价之宝。如今,它静静的陈列在故宫博物院里,默默的接受着无数的目光的端详和审视,无言地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这幅由北宋著名画师张择端倾尽心血绘制的画中珍品,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广阔而生动的生活画卷,其作品所展现的高超的艺术魅力,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由衷的感到震撼。

鲜为人知的的是,这幅画自从诞生后,因为其本身拥有的无穷价值,就在这近千年的时空中,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充满着刀光血影的故事,多少权贵名人,为了获取到这幅名画,你方唱罢我登场,尔虞我诈,你争他夺,有些人甚至为此身首异处,家破人亡。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坎坷,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身陷囹圄

话说当年张择端完成画作后,把它献给了当时主政的皇帝宋徽宗,这位在艺术上有相当造诣的酷爱书画的万岁爷,却佯装没有领会画中的劝谏之意,而是对其艺术功力大加赞赏,亲笔题跋,书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这幅画首先被北宋宫廷收藏,束之高阁。公元年9月,金兵南下,其虎狼之师对垂涎已久的富华的京城汴梁大肆掠夺,这幅画却在战火中流失于民间。

蒙古人崛起后,金戈铁马,长驱直入,以风卷残云之势灭金,这幅画在当权者算尽心机下,又辗转进入皇宫,元代至正年间,宫中有个装裱匠,用临摹本把真本换出,卖于某真定守,后又卖给武林(杭州)的陈彦廉,陈怕事败,又急于用钱,就卖给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杨准。

群臣谏君

到了明代,这幅画又落在了谁的手上呢?据清代顾塑公的《消夏闻记》载,当时的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在朝中飞扬跋扈,贪婪至极,到处搜罗奇珍异宝,同时又喜附庸风雅,对书画名品更是求之若渴,在通过小道消息获知太仓王家里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便倚仗权势对其索要。王虽为苏辽总督,但对这位把持朝政的权相的衙内也得罪不起,但白白送走这珍爱之物,更是心有不甘,思前想后,得出一计,就掏重金请来一位高手(即黄彪),精心作假了一幅赝品递出交差。

这王总督此举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须知严嵩本人也是书法大家,周围攀附者也不乏懂行之人,若被识破,身家性命难保,事实上后来就因此罹难。由此可见王对手中这幅珍品爱护有多深。

也是王倒霉,当他把这幅画呈献给严家时,却被一知道底细的装裱匠看出了端倪,此人还是王当年看其落魄,出于同情将他介绍给了严嵩做事,但这家伙恩将仇报,想在这个关头敲竹杠,索要封口的银两。

权臣严嵩

王没想到曾受自己恩泽的装裱匠竟然来这一手,气愤之下一口回绝。而这位装裱师于是将真相透露给严嵩,得知被骗后其十分恼怒,不久恰逢外寇入侵,王总督御敌不力,严嵩安排其*羽借机参本,王被入狱残杀。

而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里,又讲述了另外一个版本,嘉靖年间,此画被陆完所藏,其过世后,同样酷爱此画的夫人为保无虞,将画缝在绣花枕头里,就连家人都无缘得见。有一外甥,擅长绘画,几番哀求,终被允许详看,回去后竟然凭借记忆临摹了一幅赝品流传于世,而真迹后被严嵩辗转所获。

后严嵩被参倒台,其家被抄,这幅被其珍藏的名画又重新被皇宫收藏,

万历年间,此画落入了司礼掌印太监冯保手里,此公得意之余,还在上头题词留跋,幸其书法还颇见功力,还算不辱没此画。他声称此画是皇上御赐,而且还讲述了一个小太监偷画的故事,但后人分析,真正偷画者恰恰就是他本人,而故事是为掩盖自身劣迹杜撰而已。

大太监冯保

此画被冯保收藏多久,无人得知,后其被抄家时并没有发现这幅珍品,后来百余年中,它散落民间,下落不明。

清朝乾隆年间,此画再次浮出水面,一位中了进士后来入翰林院叫做陆费墀的人得之,他临终前又托付给了自己兄弟毕沅收藏。嘉庆二年,毕沅死。四年()毕家被抄,《清明上河图》第四次入宫。被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

辛亥革命后,溥仪(宣统)逊位,仍居宫中,年,他离宫之前,将宫中珍玩字画盗往天津,《清明上河图》即在其中。后伪满成立,他将此画带到长春皇宫,年,东北解放前夕,溥仪仓皇出逃,将此画带至通化,不忍丢掉,被我军缴获,收藏于东北博物馆。年拔交故宫博物院。这是《清明上河图》第五次入紫禁城,不过不是昔日皇宫,而是人民的博物院了。

这幅传世珍品的命运,在它问世的几百年时光岁月里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传奇,历经形形色色的主人,颠沛流离,漂泊辗转,可以说它身上蕴藏的故事和它的艺术价值一样丰富无穷。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世国宝清明上河图,历经沧桑的背后有